开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图片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真的吗?机器人普及会增加就业?!

本站 本站 2018-09-11 522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很多人担心会导致失业。毕竟,发明机器人的目的就是用自动化取代部分人力劳动。但事实和专业研究展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那些使用机器人最多的国家,就业怎么样了?

2018年2月,国际机器人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自动化发展程度前 10 名的国家/地区依次为:韩国、新加坡、德国、日本、瑞典、丹麦、美国、意大利、比利时和中国台湾。

以上机器人密度最高的 10 个国家/地区中,有 6 个位居全球失业率最低之列,包括机器人密度排名前 4 的韩国、新加坡、德国、日本,以及美国和中国台湾。



德国的机器人密度是 309台/万人,位居全球第三。同时,德国2017年就业人口达到 4400 万,是两德统一后的最高数字。这表明,工业机器人的快速推广并没有减少就业数量,一些新的工作岗位被创造出来。

机器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表吗?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其主要标志就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现在,机器人的影响力或超过当年蒸汽机!

2018年2月,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发展中心发表论文《工作的机器人》,对1993~2007年 17 个国家的数据研究发现,增加机器人使用会使年度劳动生产率增长提高 0.36 个百分点,同时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产品价格。

相比之下,1850~1910年,蒸汽技术对英国年度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为 0.35 个百分点,比机器人低 0.01 个百分点。此外,研究显示,机器人并未显著减少总就业,但会减少低技能就业的比重。

现在有说法认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代表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或许真是如此!


2017年,英国经济和商业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1993~2015年,OECD 国家对机器人的投资(利用销量和价格指数估算的投资额数据)为人均 GDP 增幅贡献了 10 个百分点。

2017年,德国就业研究所的研究发现,2004~2014年,德国每千人拥有的机器人每增加 1 台,会使人均 GDP 增长率提高 0.5%。

2017年,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计,未来 50 年,若保持 GDP 2.8% 的增速,自动化的贡献将占一半。

2016年,埃森哲咨询公司与经济学前沿预计,到2035年,自动化将使 12 个发达经济体的总增加值翻倍,劳动生产率提高 40%。

2015年,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未来 10 年,以机器人为代表的工业4.0将使德国工业组件制造业的生产率提高 20%~30%,主要拉动力是中小企业对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届时,机器人价格将更实惠,适应性将更强。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对于机器人密度最高的韩国而言,到2025年,韩国的制造成本竞争力将比美国高 6 个百分点(假设其他成本因素保持不变)。

劳动生产率提高不会使就业减少,反而会增加就业!

2017年,Autor 和 Salomons 对 35 个国家愈 19 年的研究发现,总体上,生产率提高会增加就业,而不是减少就业。研究发现,影响就业增减的关键因素不是生产率,而是人口增长率,如,能够提供商品的工人数量以及对这些商品有需求的消费者数量。在大部分发达经济体,劳动年龄人口在缩减,提高生产率才能确保有足够的工人供应商品和服务。

生产率提高带来就业增长内在逻辑是什么?

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导致产出增加,如果产出增加带来工资增长或总就业增长,需求增加的溢出效应就会扩散至其他经济领域,进而形成「生产率提高→需求增长→工资和购买力增长→其他产品需求增长」的良性循环。

经济学家 Tyler Cowen 指出,特别是制造业,不仅在产业内部,而且在互补性产业间,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

自动化也在改变需求的性质,特别是通过个性化和大规模定制。例如,有工厂利用 3D 激光扫描仪,通过扫描客户的脚形,为其提供人字拖定制服务。如果没有自动化技术,这种个性化需求是无法实现的。


自动化与收入不平等没有必然联系

很多学者担心,如果机器能够完全取代就业,将导致低技能工人的工资下降,而资本所有者的回报会增加。但是,即便这些学者也同意这样的观点,自动化与收入不平等之间不能被证明存在必然关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与发展》杂志的文章称,技术并不是不平等的罪魁祸首(Sachs、Kotlikoff,2012)。

自动化不会取代就业,但是会对工作岗位进行再分配

有大量证据表明,自动化不会取代就业,而会对工作岗位进行再分配。而且自动化对其他行业的溢出效应也可能创造出新的低技能工作岗位。

2017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到2030年,全球 3%~14% 的劳动力需要转换职业类别。如果有充分的经济增长、创新和投资,将会出现大量新工作岗位,进而会抵消自动化的影响。

2017年,思科公司与牛津经济研究院预计,到2027年,美国 8.4% 的劳动力需要转换职业类别。

自动化与就业存在正相关性

2018年,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发现,2005~2015年,技术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使亚洲国家每年净增 3300 万个就业岗位。

2016年,欧洲经济研究中心的一篇论文发现,1999~2010年,欧盟 27 国因电脑普及而增加了 1160 万个就业岗位。因此,常规工作减少的技术变革(RRTC)对就业的增加效应超过了对工作的减少效应(Zierahn、Gregory 、Arntz,2016)。

2015年,布鲁金斯学会分析师 Muro 和 Andes 指出,尽管多年来制造业的就业岗位一直下降,但是,对机器人投资越多的国家,其制造业的就业岗位反而消失得越少。


2015年,巴克莱银行的研究表明,未来十年对自动化投资 12.4 亿欧元可以保住 73500 个制造业岗位,同时将为其他行业创造 30000 多个岗位。

2015年,德勤提出,尽管技术进步可能使英国失去 80 万个以上的低技能岗位,但有力的证据表明,技术进步将创造出近 350 万个新的更高技能就业岗位。

2014年,普华永道对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分析显示,与较少使用机器人的制造业领域相比,美国使用机器人最多的制造业领域(如汽车、电子和五金)雇佣的机械和工业工程师要比不使用机器人的领域多出 20%,雇佣的安装维护和修理工人几乎翻倍,工资也更高。

经济学家David Autor作出如下总结:

「自动化确实会代替劳动力,它本意如此。然而,自动化也与劳动力形成互补,增加产出,从而对劳动力产生更高的需求,并与劳动力供应的调整相互作用。专家评论常常夸大机器对人力的替代,却忽视了自动化与人力的有力互补能够带来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增加收入和对劳动力的需求。」

★机器人最可能增加哪些领域的就业?

上述事实和研究表明,自动化(机器人)总体上对就业具有积极影响。但是,对于不同的行业领域、不同的职业类型和技能水平,情况并不相同。大部分专家认为,重复度高的体力劳动和数据处理最容易实现自动化。而需要高度创造性、同理心、说服力、灵活性、判断力、常识、高级推理的工作不容易实现自动化。

国际机器人协会主席 Junji Tsuda 表示,生产现代化将危险、不健康和单调的工作交给机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项工作只有某些活动可以自动化,而不是一个雇员的所有工作范围都能实现自动化。

2017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分析认为,能够完全实现自动化的工作不足 10%,更多的职业将发生改变,但不会被取代。

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通过对会员企业的调查预计,在建筑和工程活动及相关技术咨询领域(即国际标准行业分类711类,属于专业、科学和技术活动大类),机器人对就业增长具有强劲的驱动力。


经济学家 David Autor 表示,自动化和计算机使一些生产流程变得更可靠、更低廉、更快速,从而增加了产品线上其他人力的价值。

经济学家 James Bessen 提出,20世纪90年代引入 ATM 机并没有导致银行出纳数量的下降。尽管个别银行减少了每个分支机构的出纳,但也开办了更多的分支机构来保持竞争力。而出纳则专注于与客户互动的高价值工作。

此外,自动化也创造出更复杂的工作,带来更多就业。但问题是,一个领域的就业减少能否被其他领域的就业增加所弥补?

James Bessen 指出,1900年以来,美国农业领域的就业比重从 40% 左右降至不足 2%,而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创造出的新岗位弥补了这些损失。

就业增长也可能出现在新的行业领域。如,2007~2016年,美国电子商务增加了 35.5 万个就业岗位,比同期零售业就业减少量高出 7 倍(Mandel,2017)。2010年以来,英国仓储就业增加了 11.5 万个,比零售业就业减少量高出 16 倍(RSA,2017)。

迎接未来,你准备好了吗?

既然机器人的普及不会导致失业,甚至还增加就业,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如果这样,又未免太乐观了。虽然目前为止,机器人并没有减少就业总数量,但会改变就业结构。可以预见,未来很多工作将发生改变。

为了积极应对未来机器人带来的变革,我们必须准备好一定的技能,这也正是所有专家的共识:

(1)政府和企业必须为现在及未来的工人提供正确的技能,确保机器人对就业、工作质量和工资具有持续的良性影响。

(2)政府需加大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让就业受益于这一快速发展的领域。

(3)政府应提供激励政策,并改进教育系统,以支持必要技能的获取。

(4)企业需积极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再培训项目,让员工获得合适的技能。